【炒米媽媽】四個月之打針篇
2016-08-29
小米卷四個月大啦!四個月-意味著⋯⋯要打針。今日請左假,早上帶她去私家打五合一,下午去健康院。去到疹所,有些體會想同大家分享一下。
一入到醫務所,見到一個兩歲左右的小朋友,她一邊玩玩具,一邊咳。她的婆婆一見米卷,就問自己的孫女戴上口罩,好嗎?孫女當然說「不好」。婆婆又哄,又說買Kinder利誘孫女,她都不就範。我就忍不住開聲,說:「姐姐,你可唔可以戴上口罩?你唔戴,bb就要戴了。」估唔到這個女孩仍不就範,繼續說不好。我就坐在一個離她較遠的角落就算了。
曾經讀過一本關於育兒的書(從零歲開始第二集),作者指應在孩子已有與他年紀相稱的自我控制能力時,才給予他合適的自由,如果:
- 自由>自我控制=發展上的迷惑
- 自由<自我控制=發展上的挫折
- 自由=自我控制=發展上的和諧
我覺得很多時候,家長正正範了這個錯誤,賦予兩歲以前的小孩太多的自由,在他們未能明白/控制自己時跟他們說道理,或給他們作選擇,其實兩歲前的孩子是很難控制自己的。到他們大了一點,開始頑皮不聽話時,才意識到要開始較嚴厲地教,往往已經較困難了。這種情況於老人家帶大的孩子,尤其顯著。老人家一開始時,總會抱著一種「孫是拿來縱」的想法,不忍見孫兒哭。我看見我的幾個姨姨,湊著三四歲的男孫,真的累透了。
我相信診所的那個女孩的家人,可能經常給予她的自由和選擇權,是過於她年紀該有的。因為女孩已習慣了自由,所以婆婆很難一下子收回。
另一個家長/奶奶婆婆經常會犯的毛病,就是把小孩子跟身邊的人比較。診所內,有一個一歲多的女孩,剛打了幾支針,哭得聲嘶力竭,哭了很久。跟著到一個幾個月大的嬰孩打針,個BB女反而哭一下就停了。嫲嫲就在bb耳邊細細聲講,「我們家xx(bb名),幾叻,叻過個一歲姐姐」。相反另一位媽咪就帶著自己的BB女去安慰姐姐,説:「bb,同姐姐講無事啦,唔好喊。」
雖然BB未慬事,但試想想,兩種不同的價值觀長期把孩子潛言默化,會帶出什麼樣分別。前者,小朋友會活在爭競和比較當中,總希望自己比人叻,以贏取更多讚賞。但亦會因此變得怕失敗,因為小朋友會想,一旦我無別人咁叻,就沒有人讚我了。反觀後者,小朋友會逐漸學慬跟身邊人更多互動,憐恤,相信會有較多朋友,也會活得較開心。
小米卷,媽媽希望你可以在自由中學懂節制,在節制裡找到真自由;更希望你不用活在比較中,可以開心作自己。如果有一天,媽媽拿你跟別人比較,令你不快樂,請你原諒媽媽,因為我都是一個平凡的媽媽 (仲要是香港土生土長果隻)。
寫於15年10月
作者:炒米媽媽
其他文章:【炒米媽媽】小米卷之出世前夕
【炒米媽媽】前言